江苏省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位于南通市区西北翼,是1993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是南通北翼新城的重要现代工业基地和外资集聚高地,也是全省沿江开发的十五大园区之一。现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下辖6个农村社区,8个行政村和6个城镇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5万多人。十七年来,港闸经济开发区依据现实的和潜在的比较优势,坚持做强硬环境与做优软环境并举,积极打造生产要素流入的“洼地”。坚持做大经济总量和做精特色产业并重,积极推进园区建设和产业集聚,实现了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持续跨越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全区1/3的面积和1/3的人口,创造出全区2/3的经济总量,跻身江苏省沿江重点开发的十五大园区行列,多次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省级开发区建设先进单位,被省、市命名为文明单位,省级沿江开发先进单位。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8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4.81亿元,同比增长7%,完成一般预算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16.6%。实现工业销售收入251.7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227.23亿元,占全部工业的90.24%。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44亿元,同比增长12.3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70.26亿元,同比增长4.93%,其中工业投入54.22亿元,同比增长22.69%。2009年,港闸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区域环评通过省环保厅评审,省级生态园区创建成功。“南通港洽会”期间,代表港闸区政府参评的沙盘制作在南通沿海开发展评比中获第一名,综合设计获第三名。
二、招商引资
2009年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1.28亿美元,实现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975.1万美元,占全区到账外资总量的59.8%。净增私营企业203家,净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3.06亿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3%、22.51%和5.57%,连续两年被南通市政府评为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单位。签约总投资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4个,5000万美元或5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3个,1000万美元或1亿元人民币项目及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软件和服务外包项目10个。
三、科技创新
新增中集特箱、通用机械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万德电子、钢丝绳等4家省级研发中心通过认定,红梅乳业、金秋带业等37家企业通过ISO系列认证,现代电力和中集成功申报省成果转化项目。江苏仁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和南通思创航海机械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申报的创新基金项目获国家立项,大生集团——姚穆院士工作站通过省级认定,紫琅科教城、牛津创业园等科技孵化器建设进程加快。
四、基础设施
城市“五环十四射”道路骨架中的城北大道全面竣工,长江北路即将通车,东港污水处理厂成功扩容,区域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先后完成了隆兴小区、陈氏花园等16个项目1328户民房拆迁,完成了长江北路、长平路西延等19个项目149家非居的拆迁。将安置房建设作为凝聚民心的“民生工程”,拆迁安置量和资金投入量均为历年之最,永兴佳园、永兴花苑等3个地块26.8万平方米安置房竣工交付,安置拆迁户1514户3000多套。开发区首次主导开发建设的大型拆迁安置小区——隆兴佳园安置房全面开工,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新华佳园安置房基本封顶。精心打造服务业亮点,高迪晶城二期工程顺利推进,尚美家国际小商品城开业运营,有效提升城市形象,集聚人气。
五、社会事业
开发区共有幼儿园6所,小学6所,中学2所,学校软件、硬件配套。通过了创建教育现代化乡镇的验收,成教中心成为市级合格成人校。有线电视普及率100%,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100%,自来水入户率达100%,计划生育率达100%,知情选择率100%。基本做到了垃圾袋装化、卫生保洁和河道保洁正常化、道路硬质化。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2008年全区低保345户776人,全年新增17户36人,减少53户143人,共发放低保金144万元。生产安全和食品责任落实,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事故。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在继续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工作的同时,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低保、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五保供养、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功能逐步强化,结对帮扶、扶贫济困等工作富有成效。
六、农业农村
开发区正处于一个农村向城市转变、农民向市民转变的发展阶段,农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只有0.5%,2008年开发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435元,同比增长12%.累计安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430人,完成交地1614.63亩。农业方面的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占比下降到3.32%。
七、目标与定位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江苏省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将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通过系统整合、资源提升、空间重构、品质优化,打造现代临港产业基地和现代化商贸流通业基地,将开发区建设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率先发展的带动区、和谐发展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