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港闸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正在成为全区上下激动人心的话题和行动。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尽管面临‘最为严峻的挑战’,但开发区人要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践行科学发展观,从而成功转‘危’为‘机’。”说这话时,港闸区委书记沈雷带着一股激情和坚韧。他说,在“后危机”时代,开发区要充分发挥“港闸旗舰”作用,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勇当“率先转型升级,率先创新体制机制”的急先锋,走出一条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新路。
一组统计数据,清晰地勾勒出港闸经济开发区跨越发展的轨迹:2009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是2006年的2.36倍;实现财政总收入14.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4亿元,分别占全区的42%和45%,是2006年的2.01和2.12倍;实际外资到账3975.1万美元、服务业税收2.2亿元,分别占全区的59.8%和4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为2006年的2.11和2.88倍。净增私营企业203家,净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13.1亿元,引进市外民资注册资本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22.5%和5.6%。
今年上半年,开发区继续保持昂然向上的发展态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5亿元,同比增长24.6%;全部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完成121.71亿元,同比增长30.79%;服务业税收总额完成1.59亿元,同比增长71.2%。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添活力
面对成绩,开发区决策层没有沾沾自喜,他们在冷静地思考、全面地警省。港闸区政府副区长、港闸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戴兴农直言不讳:“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缺乏忧患意识,排头兵可能变成落伍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形势非常逼人。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激发‘创先’斗志,凝聚‘争优’动力,勇趟‘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努力与强的比、同勇的争、向高的攀、跟快的学,形成比学赶超勇争先、克难攻坚做贡献的良好局面。”
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党员干部队伍,为“二次创业”积蓄持久动力。深化人事改革,积极推行干部队伍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富有特色的工作机制,让责任心强、善于开拓、乐于奉献的同志优先得到选拔和重用。优化机构设置,完善管理机制,今年3月29日开发区拉开了机构改革的序幕,20天精兵简政的改革,领导岗位精简11%,科室精简21%,职能更加明晰,政令进一步畅通。同时,严格考核奖惩,将业绩考核与薪酬分配挂钩、综合考评与培养使用挂钩,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形成了一套激励干部队伍崇尚科学发展、专注干事创业的“助推器”。
从制度创新入手,以“硬手腕”打造“软环境”。奋力打破体制性障碍,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创建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重点营造办事程序最简、工作效率最高、服务意识最强的“三最”服务氛围。以提高项目报批效率,加快项目落地进程为抓手,全面落实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定奖惩的“四定”措施,推行“一门式”管理、“一站式”服务,建立健全项目引进、项目建设、企业投产后的三大服务体系,种种“优化”软环境的举措,正不折不扣地予以落实。“让投资者有财可发、有钱可赚、有利可图”,“企业围墙内的事不干预,企业围墙外的事全代理”,秉承这一理念,开发区以优质高效的“保姆式”服务,赢得了投资者的厚爱。
抓作风解难题,港闸经济开发区动真碰硬,不断提升机关效能。大力实施“工作成果倒逼法”,以目标倒逼部门、时间倒逼程序、督查倒逼落实,定期编印工作情况简报,做到“月通报、季查评、年奖惩”,对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严肃谈话。积极推进领导挂钩制度,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点”的企业联系网络,有效化解企业发展难题。七大企业由分管领导直接坐镇,亿元企业由经发局负责人直接联系,年销售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运行科全体人员直接挂钩,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由各村、社区分管工业经济的负责人协调,努力做到快速掌握企业生产运行情况。想企业所想,谋企业所需,千方百计为企业破解规划、用地、报批、招工、资金、转型等难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创新在一线推广。
南通中集负责人说:“南通中集与港闸经济开发区是同龄人,见证了开发区的发展变化。南通中集之所以增资扩股、征地扩建,年销售从当初的几百万元到后来的近9亿美元,占地面积从当初的几万平方米到现在的近100万平方米,拥有顺达集装箱、特种运输设备制造、罐式储运设备制造、交通储运装备制造和大型储罐制造等5家公司,总资产达到6亿多美元,都与南通市、港闸区及港闸经济开发区的真诚服务分不开的。”新加坡吉宝集团、吉宝企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尽管金融危机使吉宝放缓投资步伐,但吉宝在港闸经济开发区发展仍如鱼得水,下一步将瞄准世界先进船舶企业的目标,在更多领域寻求更广泛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惠共赢。
创新体制机制,成效明显。在港闸经济开发区,机关无闲职,单位无闲人,干部无闲时,到企业去,到基层去,到一线去,一切围着发展转,一切围着执行办,一切围着落实干。广大干部凝心聚力、全力全速、抢时争速,攻重点解难题,练内功强基础,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开创开发区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动局面。
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勇闯关
当国际金融危机的阴云逐渐散去时,港闸经济开发区一些与外贸关联度大的行业和企业回暖速度较慢。金融风暴,浮华吹尽,袒露的正是外贸依存度高、产业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所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开发区人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加快”上下功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以“调优、调高、调轻”为导向,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全力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
朝高端发展,向两端延伸,夯实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船舶修造及配套产业是港闸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之一,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船市仍在低谷徘徊。早转早主动,开发区痛下决心向多年沿袭的发展模式“动手术”。以项目带动载体开发,以强化配套功能提升载体竞争优势,以产学研合作强筋健骨,从“微笑曲线”底部向两端升级、从“低小散”向“三高一优”(高技术、高附加值、高配套率,较优规模经济)加速攀升,把市场风险降下来,让腰杆硬起来,使港闸船舶修造及配套产业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抢占新一轮产业的制高点,以龙头企业、领军型项目的辐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提档升级,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总投资约11.69亿元宝钢合金钢改扩建项目主体厂房已建成,正在安装设备,预计今年12月热负荷试车,项目全面达产后年新增销售可达30亿元。总投资80亿元的华能、天电“上大压小”项目第一台机组预计今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11月投入商业运营;第二台机组计划2011年2月开工建设,2013年2月投入运营;项目建成后新增年发电量将超过100亿千瓦时。东鑫船舶钢结构制造项目总投资9.6亿元,2万吨级船台、3万吨级船台和舾装码头均已竣工,首制2.8万吨散货船已经开工建造。吉宝重工、天安科技城、远通纸业、港汇LED汽车封装、中钢金属等超亿元项目加速推进,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在创新中发展,就会在守旧中被淘汰。”港闸经济开发区借“换档”之机实施“创新驱动”的“动力切换”,将优质资源向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企业倾斜,促使其在名牌申报、科技研发、成果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助推开发区由“制造”向“创造”转变。上半年,新增中集特箱、通用机械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万德电子、钢丝绳等4家省级研发中心通过认定,现代电力和中集成功申报省成果转化项目,江苏仁和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和南通思创航海机械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申报的创新基金项目获国家立项,大生集团——姚穆院士工作站通过省级认定。正是这些企业的出色发挥,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聚焦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专业服务业,稳步提高服务业比重,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以五水生态城项目为龙头,打造集精品公寓、五星酒店、滨水公园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引进世界500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加盟,促进现代综合商圈的逐步形成;通过尚美家、苏果超市等项目的运营,吸引更广泛消费群体的聚集;以增强城市气息为目标,做优房地产和现代物流业,高迪晶城二期、中国公路物流网物流基地、汽车国际商业广场、新永兴城正快速崛起,推动开发区服务业业态提档升级。
环境是生存之基,生态是发展之本。港闸经济开发区推进“二次创业、跨越发展”,同时还要保护好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立足当前,放眼长远,走绿色发展之路成为开发区人共同的选择。开发区决策层树立招商选资的意识,立足于“高”,即科技含量要高,着眼于“新”,即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致力于“大”,即瞄准龙头型大集团、大企业,将重点放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装备、机电装备、信息技术装备上,放在跨国公司研发中心、采购中心、销售中心上,放在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上,真正发挥出优质项目对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开发区招商正发生从“量”到“质”的深刻嬗变。远通纸业、天安科技城、江苏现代电力无功控制科研、产业基地、紫琅科教城、植物胶囊等签约项目加速推进。目前,安中渔业、亚诺生物科技、金华油脂、清华科技园、欧尚国际、临水苑、阳光新业购物中心、三菱船舶配套产业园等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洽谈之中。
在港闸经济开发区,政、产、学、研“四位一体”合作模式风生水起,为高端人才、创业团队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了“全过程、全覆盖”的平台,为汇聚国内外科技资源开辟了诱人的舞台。一大批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特征的科技行业、智慧产业、“头脑企业”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现实模样。天安科技城的横空出世,牛津(南通)科技创业园的异军突起,紫琅科教城的铿锵前行,及正在洽谈中的清华科技园的加盟入驻,对港闸经济开发区的转型升级起到突破作用。
今天的港闸经济开发区迎来了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叠加的有利时机,迎来了沪通铁路长江大桥规划建设的大好时机,迎来了南通市倾力打造北翼新城的良好契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发区人将做好“产业链”,打好“大桥牌”,念好“新城经”,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全力打造“现代商圈”,全心建设“产业新城”,为把开发区建成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景观优美、生活和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