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份2100万元的科研专利转让合同,丁汉直言是技术做到独一无二的必然结果。以往打磨风电叶片、高铁车体需要工人操作,粉尘飞扬,长时间人工打磨效率不稳定,难以达到高品质要求。研究院为中车株洲所定向研发了机器人磨抛技术,将平整度误差控制到极小的范围内,单台设备比人工打磨每年能节省6万元。
江苏无锡将科研做成产业 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技术服务
华科大无锡研究院的发展初衷,是想做优并积累丰富的技术成果,进而将之转移至企业实现产业化。研究院已经在大型复杂曲面智能磨抛领域取得了深厚造诣,为实现技术成果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据透露,在这笔科研专利转让的同一时期,研究院也迈出关键一步。智能磨抛技术项目的带头人、华科大博士生导师严思杰,如今有了一个新头衔:中车时代董事。他告诉记者,2100万元的专利转让费中利润约为1800万元,以其中的70%即1260万元为原始资本,华科大无锡研究院输出技术团队,和中车株洲所共同成立了中车时代,包括严思杰在内的40多位技术骨干共同持股。成立大半年后,目前中车时代在人员关系上脱离了研究院。
面对全新的工作与经营模式,刚从科学家转变为企业家的严思杰笑言还有些不适应,“以前是为学校和研究院搞科研,现在是为公司谋发展,得对大小股东们负责哦!”当资金尚未到位时,大家的工作内容和心理状态和以前在研究院时大同小异。随着近期转让费的逐步到位,严思杰明显感受到了工作进度的加快。11月初,中车时代提前向国内一家大型风电企业交付了一条价值1300万元的叶片打磨智能产线,并且一次性通过验收;近期还将陆续向青岛四方、中车唐山等企业交付机车打磨智能产线。令人欣慰的是,中车时代并非“墙内开花墙外香”,明年春节前,中车集团兼并惠山企业一汽锡客后的新公司“中车电动”会用上全新的新能源大巴智能磨抛工艺,有望为无锡再造一家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现在小伙子们都自发加班突击攻关,热情很高涨啊!”对于公司的未来规划,严思杰雄心勃勃,他坦言公司正常运营3-5年后会筹划主板上市,并收购一家机器人本体公司,掌握全套的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为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技术服务和维护保养。
更多资讯内容请关注江苏招商动态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