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把宿迁建设成“江苏生态大公园”,不可能立竿见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将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需要全市上下勇于担当,共同奋斗,积极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聚集生态建设要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资源,努力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富民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首先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生态立市、转型发展,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做到生态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生态是宿迁最宝贵的资源、最具潜力的优势,宿迁发展的特色在生态、希望也在生态。我们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转型发展,不仅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实际行动,也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求的具体部署,更是宿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全市上下一定要紧紧围绕市第五次党代会确立的生态富民、转型发展主题,坚定不移地推动理念转变、思路转型、动力转换,坚定不移地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加尊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更加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其次,我们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主动摆脱传统路径依赖,加快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生态经济。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李强书记莅宿调研时提出的“不走老路、探索新路,发展生态经济”指示精神,把生态经济这个大课题弄明白、研究透,坚持有所不为有所为,加快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发展,坚决淘汰“三高三落后”项目,着力构建生态经济产业链和产业结构体系。要坚决防止急功近利,不在GDP一个点半个点的增速上纠结,不为指标排名高一位低一位而焦虑,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把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举措谋划好、理清楚,加快生态宜居新家园、生态环保创业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着力打造自然生态与富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示范样板和重要载体。要强化生态优势,加大退耕退渔退养、还林还湖还湿力度,不断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还要突出生态富民,把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和致富百姓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无论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的“聚焦富民”战略部署,还是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突出民生改善,全力开创共建和谐、共享发展新局面”的明确要求,都是把富民惠民作为最根本的落脚点,这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最应该干、必须干好的事情。而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发展生态经济,既要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做到生态美,又要完成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努力做到百姓富。宿迁是农业大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发展生态经济的主阵地也在农村,我们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各地、各部门要持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持续强农、惠农、富农。要推动镇村环境加快改善。深入实施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积极稳妥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培育一批美丽宜居村庄。
做好工作关键在于抓落实、下真功。我们每个人都是建设“强富美高”新宿迁的主人翁和主力军,只要大家都能立足本职、积极担当、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创出一条生态型经济发展新路子,把宿迁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