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主动调整低端制造业企业,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腾留空间;突出产业和应用型研发,并改变政府角色,鼓励孵化器主办者从市场和专业角度来投资孵化新兴企业。
在“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重大政策引领下,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推进转型升级,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主动调整低端制造业企业,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腾留空间;在科技创新上则突出产业和应用型研发,并改变政府过去建科技产业园和招商的角色,鼓励孵化器主办者从市场和专业角度来投资孵化新兴企业。
苏州工业园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知评受访时作出上述概述。
他说,无论是打造先进制造业、鼓励科技创新还是提升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都不是一朝一夕、做一两年就立竿见影的事,而是始终坚持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建设的初心、定位和发展蓝图,分步建设并领悟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关联。
苏州工业园区自制定实施“两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云计算)”规划以来,发展优势日益显现。
苏州工业园区依托苏州这座老城市的底蕴,过去二十年先抓工业基础,在园区内集聚5000多家外资企业和3万多家内资企业,并在2012年完成撤镇建街道的改革,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了城市发展水平和居民文化生活素质。
苏州工业园区鼓励创新创业,政府不再当“金主”,而是为孵化器企业提供平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园区开花
正是因为有了20年开发建设的扎实基础,苏州工业园区过去一年在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
目前,园区累计有36家创业孵化器,吸引孵化项目350多个,其中8家民营孵化器已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序列,“金鸡湖创业长廊”品牌初步打响。
从行业背景看,有投资机构背景的启点咖啡、蒲公英,也有专注于创业服务的36kr、创业邦,还有高校背景的创业咖啡型、办公+辅导的创新工场型,或者两者兼有,打造了以科技园为核心的创业集聚区、在初创、成长、加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为创业企业提供产业化的孵化服务链。
杨知评说,过去政府忙着主导打造科技园、负责招商,还要亲自去选项目,政府盖了楼,还要评判项目的好坏。
不过苏州工业园区已经跳出了传统做法的框框,不再是政府兼当裁判和运动员,还要做金主。他说:“房子(创业企业的办公大楼)还是我们(来盖)的,但园区让社会专业人士来办孵化器、选项目、搞路演。所以园区通过出台政策,如鼓励、吸引各类孵化器落户园区,并给予房租、举办活动的费用或政策支持。” 至于哪个项目值得孵化扶持,就由孵化器的团队来决定。
杨知评认为,政府再专业,有些信息毕竟有限,但让孵化器的主办者来主导,他们有的一周就办好几场创业沙龙,园区集聚投资基金机构、高等院校和成功的企业搞的几十个孵化器一年下来举办上千场活动,信息交流就大得多。
同时,政府的思维、职能和服务观念也要随之改变。杨知评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不意味着人人都可以去创业。面向社会,绝大多数还是以就业为主,“不过创业是要去鼓励的,且在初期可以多提,打破社会过去并不崇尚创业的旧文化,以形成风气,具有现实意义。”
当互联网降低了创业的门槛,打破了一些行业的运行规则,颠覆了政府部门的监管规则,政府就不应用传统生产方式的顶层设计去“挡”或是“管”,而是“适应新环境,改变管理制度和服务方式”。杨知评认为,政府“堵是堵不住的,还要随着它的不断发展而调整”。
他说,新兴产业的特征是不稳定,譬如领军人才的企业团队和世界500强这种“百年老店”就不同,后者的计划和业务相对较稳定,但新兴创业团队具波动性,政府部门不应该去抱怨这种不稳定性,不能按照服务大企业的方式去服务,所以苏州工业园区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用新方式去服务这些创新创业企业。
三方面迈向园区现代化
有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杨知评指出,园区着重从三方面向更高层次的城市现代化发展。
首先,园区主动转移了一些制造企业,一方面让企业摆脱在园区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生产发展受限的困局,另一方面是推进产业升级,留出空间发展更有价值、更符合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高端制造企业。
杨知评强调,园区旨在打造先进制造业,并不是说园区就不要制造企业,而是要以德国、韩国、日本等一些先进制造企业为标杆,让高端制造业扎根到园区,并让一些受限发展的企业摆脱发展瓶颈。
据了解,一家原先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制造企业,因为受制于园区内的土地资源有限,经园区引导主动搬迁到苏州宿迁工业园区,使其可以扩充厂房,打造为一家拥有两平方公里的制造大厂。
其次,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自然和必然产物。杨知评说:“企业来了后,金融、物流、律师事务所等配套企业发展的会进来;有了居住人口后,配套的餐饮、住宅建设等也会随之而来。”
2014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出台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展新加坡银行机构对园区企业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等四项业务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标志着苏州工业园区新中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正式启动。杨知评说,园区把新中跨境人民币贷款做起来,表明园区内企业是有这个需求的。
第三是继续扩大创新型产业的经济规模。杨知评说,这一块又和前面两个大方向相吻合:“如果一个地方连产业都没有,那研发什么呢?研发是要服务产品、工程还是企业,都需要有来源,也要有对接的产业。”
苏州工业园区注重应用产业类研发,文化生活也随之提升。
注重应用和产业类研发
那么苏州工业园区的科技创新研发,又和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有何不同呢?
杨知评指出,有些地方适合搞前沿或者是大型理论研究研发,但苏州工业园区注重的是应用和产业类研发,“所以不存在谁大谁小,谁好谁坏,是各有所长,各有分工,主要不存在竞争,而是错位发展。”
他相信,借助苏州工业园区所处的长三角地理优势,综合政务服务能力、人才集聚效应、整体城市宜居性价比等因素,苏州工业园区在工程应用类研发、与产业应用相结合的研发方面的优势明显,“其他地方或许很难抢掉我们的优势”。
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除了苏州工业园区本身的宜居硬件条件较能吸引包括海归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外,新加坡凯德置地参与的苏州中心、台湾新光天地、诚品书店等一批新概念商业综合体和城市文化生活中心今年相继封顶、落户和即将开业,使得园区的人文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市民和外来人才对于文化方面的需求,在杨知评看来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挡也挡不住”,包括市民今后对法治、公正、民主、富强等一系列核心价值观的需求都会上升,实践意识也会增强。
此外,园区还在加强培育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方面形成、完善社会自治规则体系,让公益组织、志愿者团队发芽壮大
杨知评说,新加坡社会崇尚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倡导人们邻里有爱、种族和谐,这方面做得确实比较好,而中国各地过去在快速发展经济时,忽略了社会和人文建设,这方面的确有待加强。
不过他认为,社会的发展千头万绪,当居民的基本文明素养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又出现各种问题时,是需要时间通过逐步完善法规和政策来解决的,而这比建一栋房子、一个厂房要来得慢,不是一蹴而就的。
美企扎根园区21年 不断创新永保竞争力
和苏州工业园区“同龄”成长起来的美国BD苏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简称:BD),由当年的一条组装生产线,扩充到今天的三家生产大厂,从当时纯粹组装两件套注射器,到今天研发生产适合中国市场的医疗产品,21年扎根园区,描绘了一幅世界500强企业不断自我创新更替永葆市场竞争力的画面。
BD苏州工业园区新建三厂的厂长黄荣权,这阵子忙着筹备新厂两条采血管生产线启动的事。他1999年加入BD,在苏州工业园区也已工作七年,读机械工程的他,以BD“老员工”和新苏州外国人的身份,见证了产品市场化研发和园区城市化进程。
黄荣权受访时说,BD刚在园区落户时,是做两件套的注射器,属于纯粹组装,一年只生产600万支,专做中国市场。
后来公司把全球畅销的静脉输液针拿到中国,结果发现中国市场的需求不一样。原来,中国护士从培训开始用的是带钢针的留置针,与BD的输液针在临床使用上存在一定差异。
于是,公司决定研发适用中国市场的新产品,模仿钢针穿刺方式开发出带软管的静脉留置针,还和各个护理学会及医院合作不断试验使用和修改,1998年起成为第一家在中国推出该类产品的制造商。
BD先后注资2400万(美元,下同,3350万新元)和2800万美元扩建位于苏州园区的一厂,用于生产传统型的競玛留置针,也增加了安全型的飞玛留置针,生产产能占该厂的90%。直到今天,BD生产的留置针在中国依然占有较高市场率,并已在美国药监局(FDA)注册。如今,BD競玛留置针一年的生产产能是7500万支,销售量介于6500万至7000万支,去年单单競玛的销售量就超过1亿美元。
为了满足中国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BD于2012年又注资1亿美元筹建新工厂。BD苏州三厂去年9月建成,今年5月开业,预计该厂主打的采血管今年10月上市,另外也将主产供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用的胰岛素注射笔式针头。
黄荣权主管三厂的生产和运营,他透露,目前员工已超过60人,有工程师、技术师,还要征召操作工,这些不同架构的人力资源,基本上都可以在苏州园区的劳动力储备库中找到。
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浪潮相符,黄荣权认为,医疗器械的研发与生产,尽管在民众看来并不炫丽,但每一个产品的提升和技术改良,都会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黄荣权举例说,BD在园区投产一厂后最初是简单的组装生产,但是要深耕就必须有本土化的研发,可以针对当地市场的需求,改良海外的医疗器械产品。競玛和飞玛就是很好的例子。此外,胰岛素注射笔的针头原先也是进口的,但现在新工厂正在测试把生产线建立起来,迎合中国糖尿病患者的需求。
对医疗器械企业来说,除了营业执照、制造业准证外,个别产品还要有产品注册证,并要根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做好本土的临床验证。这些都需要资金、人力和时间的投入。
黄荣权认为,企业投入资金和人力物力做验证方案,进行专家组的评估,还要找临床试验的对象,经过这个较为冗长的过程,企业和当地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不断完善产品的注册程序,淘汰不合规的企业。从这个角度看,创新还能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和行业规范。
作为从马来西亚过埠到新加坡求学、工作,而后派驻美国波士顿,再说服太太跟着他落户苏州工业园区的外国人,黄荣权笑言,园区这几年变得更好了。“刚来的时候高铁才刚开通,现在每天有好几条线到不同的城市,我在这里每天开车上班,很好。”
轻松一扫 投资资讯随时有
400-600-3737
手机联系:13062625088
微信联系:13062625088
QQ 联系:746583727
地纬招商网-招商投资门户网站
专注招商投资服务10年
拥有全球千万招商投资信息大数据
线上招商推广,线下项目推介
为政府、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招商代理服务
让招商投资更简单 更精准 更高效
版权所有 上海百程商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沪ICP备16044607号-2 Copyright © 2022 www.zhongguozhaoshang.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